PAGE Gel Quick Preparation Kit (12.5%) PAGE凝胶快速制备试剂盒(12.5%)
产品货号
产品规格
是否有现货
价格
下单数量
操作
20326ES62
125 mini gels
现货
¥ 312.00
加入购物车
产品详情
FAQ
产品文档
已发表文献
相关应用
相关产品
产品详情
产品介绍

蛋白电泳经常使用聚丙烯酰胺凝胶(PAGE凝胶)来实现蛋白分离,此类凝胶一般由浓缩胶和分离胶两部分组成,前者起到将蛋白样品进行浓缩的作用,后者则是根据凝胶所使用的丙烯酰胺单体和N,N-亚甲基双丙烯酰胺(甲叉丙烯酰胺)交联剂的浓度不同从而分离不同大小范围的蛋白质。

本试剂盒适用于Tris-甘氨酸电泳体系,其中包括快速制备PAGE凝胶所需的各种试剂,用户只需自备制胶设备即可配胶,大大简化了制胶过程。

产品组分信息

类别编号组分名称20326ES62(125 mini gels)保存方式
Part Ⅰ20326-A12.5%-分离胶缓冲液250 mL2~8℃
20326-B12.5%-分离胶溶液250 mL2~8℃
20326-C12.5%-彩色浓缩胶缓冲液80 mL2~8℃
20326-D12.5%-浓缩胶溶液80 mL2~8℃
20326-E制胶杯3个2~8℃
Part Ⅱ20326-F改良型过硫酸铵溶液8 mL-25~-15℃

本试剂盒所配制凝胶可用于变性PAGE凝胶电泳,也可用于非变性PAGE凝胶电泳。该规格可配制不同厚度的凝胶,配制数量分别为:0.75 mm厚度胶(约125块)、1.00 mm厚度胶(约90块)、1.50 mm厚度胶(约60块)。

翌圣为您提供Western Blot实验整体解决方案,相关产品选购请参考:WB实验系列产品-选购指南

试剂盒操作指南视频请参考: PAGE凝胶快速制备试剂盒操作指南



产品性质
产品特色

制胶速度快:最少仅需2 min即可灌制多块凝胶,无需计算所需溶液量,无需稀释;

彩色浓缩胶:浓缩胶呈彩色,为点样提供最大便利,所含颜色配方不影响电泳、染色及转膜等后续应用;

安全无异味:无需使用TEMED,避免接触过硫酸铵粉末,远离有毒试剂;

稳定性高:试剂盒配套提供的硫酸铵催化剂溶液属改良型APS,其稳定性和催化效能都得到大大提升;

一步法灌胶:可无需封闭分离胶,直接添加浓缩胶;

应用案例

建议配胶时不要一次性配置太多块胶,避免来不及添加上层液(推荐最多2-3块)

1 根据目的蛋白的分子量大小选择合适的凝胶浓度【参考附表1】

2 制胶流程(以一块0.75/ 1.0/ 1.5 mm的胶为例)

1)取等体积分离胶缓冲液和分离胶溶液混匀,即取两种溶液各2.0/ 2.7/ 4.0 mL。

2)往步骤1中的混合溶液中加入40/ 55/ 80 μL的改良型过硫酸铵溶液(凝固太快可减半过硫酸铵使用量),充分混匀。

3)将步骤2中的溶液注入制胶玻璃板中。注意加入分离胶后要在2 min内将浓缩胶注入凝胶模具内,且在灌注浓缩胶时要缓慢,防止浓缩胶与分离胶混合在一起。如果个人觉得配置困难,也可改编为自行用乙醇封闭之后再进行配置浓缩胶。

4)浓缩胶的配置:取等体积浓缩胶缓冲液和浓缩胶溶液混匀,即取两种溶液各0.5/ 0.75/ 1.0 mL,然后加入10/ 15/ 20 μL的改良型过硫酸铵溶液,充分混匀。

5)注入制胶玻璃板中,插入梳齿(插胶梳时切勿用力过猛,轻轻插入)。

6)待15 min浓缩胶凝固后,拔去梳齿即可用于电泳。注:请尽量使用新鲜配置的电泳缓冲液。

附表1. 不同浓度SDS-PAGE分离胶参考分离范围


存储条件

2~8℃保存。其中F组分改良型过硫酸铵溶液如果长时间不用,需保存于-25~-15℃。有效期1年。


FAQ

Q:该产品的分离范围是多少?

A:15-60 kDa。

Q:该产品适用于哪些实验?

A:本试剂盒所配制凝胶可用于变性PAGE 凝胶电泳,也可用于非变性PAGE凝胶电泳。

Q:该产品如何储存?

A:4°保存即可,但改良型过硫酸铵溶液如果长时间不用,需保存于-20℃。

Q:为什么制胶过程中有气泡?

A:可能是未静置。灌胶前,务必将凝胶溶液平衡到室温(如放置几分钟),可有效避免凝胶中气泡的形成。

产品文档
COA
已发表文献

[1] Liu C, Sun W, Zhu T, et al. Glia maturation factor-β induces ferroptosis by impairing chaperone-mediated autophagic degradation of ACSL4 in early diabetic retinopathy. Redox Biol. 2022;52:102292. doi:10.1016/j.redox.2022.102292(IF:11.799)

[2] Li Y, Qin G, Du J, Yue P, Zhang Y, Hou N. circRNA LDLRAD3 Enhances the Malignant Behaviors of NSCLC Cells via the miR-20a-5p-SLC7A5 Axis Activating the mTORC1 Signaling Pathway. J Healthc Eng. 2022;2022:2373580. Published 2022 Jan 6. doi:10.1155/2022/2373580(IF:2.682)

购物车
客服
电话
咨询